赣州市皮肤病医院
0797-8154545
0797-8174509
GANZHOU DERMATOSIS HOSPITAL

青年员工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

发表时间:2017-04-18 11:33

一、青年员工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

1环境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企业文化庸俗,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品味,自己与企业格格不入,是标准的完美主义至上。

从心理学理论上讲,完美主义者把自己的标准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心理。青年员工往往对新环境、新单位,新朋友充满了向往,对工作更有热情,并且抱有较高的期待,但是在着手投入工作时,却往往因为工作环境不熟悉,对单位了解不够而无所适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所在单位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好,比如生活、工作环境等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总之就是不尽人意。

2、失落感强,有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青年员工初入社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挫折,内心总是很复杂。尤其是远离亲人和朋友,遇事无人可述说商量,更无人倾听的时候,就会很无助很沮丧,感到自己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产生强烈孤独感和失落心理,特别是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这时哪怕是一个善意的提醒,都会觉的自己低人一等,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高估自己,低人一等是新入职员工最容易出现的两种极端心理现象。

3、遭遇不平易怒,有强烈的报复心理

年轻人心高气傲,又非常爱面子,在遭到不公平的对待,特别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受到委屈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可真是怒火中烧,恶从胆边起呀。总觉得不做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于是就会产生报复心理,一冲动就失去了理智,可能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4、虚荣心强,出现攀比心理

虚荣心是一种常见心态,因为虚荣与自尊有关,所以具有普遍性。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当然,过分的自尊其实也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正是虚荣心的原因,加上青年人固有的喜欢赶时髦的原因,所以青年员工的攀比心理也就强。

5、由外部压力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

      焦虑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威胁的存在,产生的紧张、忧虑、害怕、思维杂乱等。青年员工走上岗位前,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恐惧,总是害怕工作中的压力自己会受不了。恐惧自己会遭到客户的拒绝,恐惧自己做不好业绩只拿到底薪,恐惧别人会对自己的嘲笑和指责.....尽管知道如果做的好,会比很多自己的同学收入和能力提高地快,但是总是内心恐惧,万一我不行怎么办呢?

    6、躯体化症状:是指由于心理痛苦而引发的身体不适,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痛、胸闷、心悸和心血管、胃肠道不适等等。

   二、青年员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心理压力过大是导致当前青年员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罪魁祸首。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其实人人都有压力,

1、来自工作的压力

2、来自家庭的压力

3、来自社会的压力

4、来自个人的压力


1、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类型会产生不同的心身疾病。如:

1A型行为特征的人——易得冠心病、高血压。

A型行为特征的人:做事急促,时间紧迫感强,说话快而大声,脾气急噪,很容易生气,个性强,竞争心强烈,事业心强,对人常怀有敌意,好发脾气,有进攻性,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和高度的应对状态。血中儿茶酚胺、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性都比常人要高,故易得冠心病、高血压。

2C型行为特征——癌症

C型行为特征的人:性格上倾向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怒向内发,焦虑成性。通常免疫力下降,器官代谢紊乱或障碍,DNA自然修复能力偏弱,甚至障碍,故易患癌症。

3)强迫性人格——强迫性精神症

强迫性人格的人: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拘谨呆板、墨守成规、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求全求美、顾虑重重、自我克制、苛求自己、责任心过重、缺乏随机应变能力等。易患强迫性精神症。

三、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习惯,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是可以培养和造就的,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来提高并完善的。所谓心理和谐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对内能悦纳自我、平衡认知失调、化解心理冲突,对外能适应社会、调整挫折反应、化解人际冲突。心理和谐要靠心理调适,心理调适是指个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心理与行为障碍时,自我调整认识或行为以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调节、缓解和排除障碍,我们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学会接受平庸。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我们都是凡人,是最普通的凡人,苛求于完美无疑于追求痛苦。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努力适应环境。

     2、适当调整对自己的要求,培养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面对新环境新工作,目标不要定的太高,要先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目标培养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二)加强心理健康保健

    1、积极自我暗示,进行心理自我保健。建立自我防卫体系。明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意义、标准、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自觉运用防卫机制来调节心理活动。正确对待心理失控和心理疾病。并非犯了什么大错误,只是对环境、压力和人际关系的不良适应,不要觉得有什么难言之隐,趁初始和轻微抓紧调理和医治。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任职和交往中做出正确选择,增加成功率,保持身心健康。否则会感到怀才不遇、不被理解、缺少关爱,造成烦恼和伤悲。同时,承认自己的现实情况,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足,也不要自卑、自馁、自弃,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样会取得成功。从而既增加了自信心,又做到了心理健康。适度休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保持处在爱人与被爱的地位,这样会很快乐很幸福,自然会使心理健康。建立支持系统,人生之路并非全是坦途,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每个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互支持系统。它可为你在挫折时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而减少孤独或紧张。你的亲友、同学、同事、邻里都可成为你的支持者,在这个人际圈中,你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先要多去关心别人,关心别人会使你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2、改变认知模式,合理认知自己与他人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时,就该表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看法),从而调整心态,结合搜职业错位客观评价现实客观评价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提出合理情绪理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在这里我把它简单形象的称为ABC理论。好比事件是A,情绪是CA后面不是CC前面不是A,中间还有一个BB“belief”——信念。我们的情绪从来都不是由我们所遭遇的事件简单直接决定的,是经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个体特定的生活信念、具体生活态度的解释和作用。信念怎样影响到我们对具体事件的解释,进而引起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其实伟大的思想家已经一言以蔽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建立理性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的稳定与乐观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一种良好的情绪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所以一定要善于保持情绪的稳定与乐观,克服自我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主要有从这么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运用理智的力量,改变不良情绪。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知。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情,而是由于对事情的观念。消极的情绪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心理健康。要维护心理健康,首先要能够尽量回避消极的、不良的情绪。我们可以主动回避消极情绪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到底该如何运用理智来克服不良情绪呢?首先,要承认自己存在某种不良情绪。其次,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注意要多找主观原因,少关注客观原因,通过理智冷静分析之后,你的不良情绪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消除。最后,如果确实遇到可忧、可怒之事,切不可陷入困扰之中而不能自拔,而应该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二是合理的情绪宣泄,一吐为快。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不是从根本上处理负面情绪的好方法,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比如倾诉,找一个适合的对象,家人、朋友、或赏识器重你的领导,把心中的不愉快的感受都说出来。当你遇到挫折时或者感到紧张、郁闷时,若能向友人倾诉,即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大大降低由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你会觉得像卸下一个包袱一样轻松许多。人的感情,无论是喜怒哀乐,都需要渲泻出来。如果你不方便或不习惯向别人敞开心扉,可以诉诸文字如果怕别人看到,可以采用只有你自己能看懂的特殊符号或图画的形式高级宣泄。再有就是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纵情哭笑,把心中的不良情绪统统发泄出来自我宣泄,。医生常说,长年累月把感情埋在心里,从不外露的人,最容易患心脏病。三尝试心理换位,增强同理心。有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抱怨别人引发的,如抱怨同事处理问题不当,抱怨下属办事无能,抱怨上级领导不支持等,越想心里越窝火,越窝火心情越糟糕。其实这是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位置,想想对方的想法、处境、难处,这样就会多一些理解、谅解和同情,自己也就想开了,心情舒畅了,这样往往更能把事情处理好。是适时转移兴奋点,调节情绪。当不良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爆发之前,或者是气涌心头之时,设法把注意力引到别的方面去。如运动,跑步、游泳、疾走等,运动可以使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的吸收,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再比如欣赏音乐,音乐是灵魂的妙药。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形成音乐与心灵的共鸣。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好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有助于缓解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不正常的欲念消退下去。五是利用自我暗示,增强意志。当自己处于消极情绪困扰时,通过语言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不良情绪。如盛怒时对自己说不要发火,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烦恼时对自己说静下心来,想一想,别着急;冲动时对自己说忍一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对有些事情适当回避,或者冷处理。如果事先预料到某人某事会引起极大不快,又不能解决问题,就暂时放一放、躲一躲、回避一下,这样问题可能会自行解决。如仍需面对,待条件成熟后再予以处理。

4、培养业余爱好。心理专家指出:当你的全部世界仅仅是你的工作而无其他时,那么,当你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彻底地陷落。你的能力感、你的自尊、你的个人定位等都是依赖于你的生活,而你的生活如此狭窄,那么它们就会是动荡、不牢固的。那些只知工作而无任何业余爱好的人更容易感到烦恼、紧张与压力,也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坚持积极的业余爱好之于健康生活和健康心态至少有两层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全面、完整因而协调安全起来。我觉得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正在被日益全面的工作化,尤其是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群体而言,工作渐渐侵蚀了他们越来越多的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好多原本属于狭义生活内容的事情现在都在被泛工作化,工作渐渐成为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然后是最重要,然后是惟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好多人因此成了隐性的工作狂还不自知,极大地降低了生活的快乐感觉。比如,一离开工作就有内疚感和负罪感,无法安然、坦然地享受生活中很单纯的快乐;比如,一离开工作就无法生活,认为自己更适合工作而不是休息,直到耗尽心力。所以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积极的活动来平衡失重的生活。其次,我也同意,职业成就对于现代人的自我确认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价值根源,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通过自己的职业成就来表现我们的社会价值,获得自信和自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是职业发展是需要一些特质的,如何去培育那些可以促进职业发展的特殊的精神和素质?我以为有的时候正是所谓功夫在诗外,会生活的人或许更会工作,通过坚持一些积极的业余爱好可以帮助我们培育更健康的人格、更良好的心态、更出色的能力。

什么是积极的业余爱好?我理解积极的至少有这样三层要求:首先,一定是做来快乐的。寻找爱好的时候切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追随时尚、附庸风雅,那样的话,爱好很快会变成一种压力,由舒服变成束缚积极的第二层要求的是,能够带来学习、发展和创造的体验。比如,我绝对不是说打扑克、打麻将、看看电视连续剧、读点言情小说、逛逛街,这些活动就不积极。但换一种比较一下,比如学习书法,你要找帖子来临来读,要学着选购笔墨纸砚,要学着在写字的过程中修身养性,你写出来的字,一张与另一张是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是跟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有好大关系的,这就是学习发展和创造。积极的第三层要求是,业余爱好的活动性质跟工作的活动性质最好是互补的。很简单,做体力劳动的闲来不妨养精蓄锐,而脑力劳动者业余时间最好能做点身体的运动,特别是要鼓励自己投其中,发展某种实践技能。所以,在闲暇时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丰富的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鱼、绘画、登山、跳舞等,尽量使自己的生活内容多样化。此外,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偕同家人一起去植物园或近郊旅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飞心情,或做一做儿时的游戏等,用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生活的美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放松。

5、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减缓压力:注意饮食得当高质量睡眠,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可以让人更有力量去面对压力、减缓压力。

分享到:
     
电话:0797-8174509     传真:0797-8174509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高琰路6号    邮编: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