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动后高烧不退,身上竟长出焦痂,警惕恙虫病!发表时间:2024-09-13 17:30 近期如果出现高烧不退 首先想到的是感冒或者是“阳了” 但如果同时身上出现黑色“焦痂” 元凶可能是一种恙虫 被恙虫叮咬后的伤口 一般无疼痛或瘙痒感 只是发热、起皮疹 会让人误以为只是普通感冒 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今天就来科普一下 恙虫病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恙螨传染立克次体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主要由恙螨幼虫对人体的叮咬引发。 恙螨叮咬部位倾向于人体隐秘且皱褶较多的部位,如腋窝、外阴、肛门腰带压迫处和腹股沟等,偶尔也会叮咬颈部、背部、胸部和脚趾等地方。 每年5至11月是恙虫病的好发季节,发病人群以农民和有野外工作史的人群为主。这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病原体贮存宿主为鼠类,传播媒介则是恙螨幼虫。 恙虫病有什么症状? 被恙螨叮咬的部位可能会出现0.3-1.0cm大小无痛的红色丘疹,随后形成水泡,一周左右后会自行破溃,中心部位会发生坏死和出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痂皮,也称焦痂。 该病潜伏期为4-21天,临床表现为发热、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病例可致死亡。并发症较多,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受损,如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等。 恙虫病门诊病例 养猪牛为生的个体经营户刘阿姨,在田间割牛草后,高烧5天不退,感左下腹皮肤疼痛,并出现一红点,自以为是荆棘刺划伤,未在意,第2天开始出现低热、乏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左下腹部皮损处出现结痂,开始为牙签大小,周围皮肤红肿。 就医前曾用抗病毒、退热药、中药等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仍反复高热,体温达39-41℃,伴有乏力、全身酸痛,纳差,腹痛、睡眠差等装症状。 门诊就医患者左下腹部焦痂 就医后给予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第二天体温降至37度以下,各症状好转。经过几天的专业治疗,复查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在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恙虫病和蜱虫病有什么区别? 恙虫病与蜱虫病最大的区别在于被叮咬部位有焦痂、溃疡。恙虫病发病初期跟普通感冒症状很相似,会出现头痛、发烧、畏寒、寒战、全身酸痛、疲乏、食欲下降、嗜睡等不适症状。 因此,恙虫病常常被误诊。但若把它当作感冒来对待,则很容易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判断是否患上恙虫病? (1)在过去的三周内,如果有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田边草丛中坐卧休息等活动。 (2)存在特异性的焦痂或溃疡。被叮咬的部位会出现局部充血和肿胀,形成小水疱,水疱中心会坏死并充血,形成圆形黑色的焦痂,周围会出现红晕。当痂皮脱落时,会形成无痛性溃疡。大部分患者只有一个焦痂,极少数人身上可能会出现多个焦痂。 (3)持续或反复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常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疲劳、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症状。 (4)存在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症状。 (5)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可能会加重,可能会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出血现象。 恙虫病的防治策略 (1)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大多数感染者如果得到及时处理,预后通常良好。 (2)控制传染源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其中疫源地进行灭鼠是关键环节。 (3)户外活动、田间劳作、草地上游玩或露营时,应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和高帮鞋,避免赤脚行走,减少皮肤暴露,避免裸露皮肤直接接触草地,以免被昆虫叮咬。 (4)从草丛、野外或田间返回家中后,应立即更换衣物并洗澡。特别要仔细检查和清洗腋窝、会阴、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这些部位是恙虫叮咬的高风险区域。 (5)若有户外活动或皮肤暴露的经历,出现持续高热或且腰、腋窝等处发现焦痂,应高度警惕可能的恙虫病感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写在最后 再次提醒大家 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容易误诊和漏诊 恙虫病不会自愈 如果拖延太久 会导致多器官衰竭严重可致命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 应及时就医 声明: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科普,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